1)第一章原是旧识_豪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天启四年四月,天干物燥,京畿一带连着十多天滴雨未落,半空垂着的日头是一日猛过一日,地里庄稼眼瞧着便要蔫了苗儿,庄子里的人都起劲的往龙王庙跑,这且不去说灵不灵验的话,心里却都求着可千万别真来一场大旱。

  真论起来,眼下这旱情还说不上严重,比上一回数月未雨可要好得多,至少那河里的水并不曾少了多少,不过是要多花力气浇灌罢了。不过,只凭这个苗头,朝堂之上便已有人开始动起了心思,甭管这最后是否真演变成大旱,先就上了求雨折子,字里行间言辞之激足以令人色变。

  这且不论是不是出风头博个“名声”,或是说“心系黎民”也罢,既然有人起了头,那些科、道言官是谁也不肯落后,先就将折子化为“白雨纷纷”,弄得通政司上下是手忙脚乱,倒先起了风。没过几日,这风声便让皇城内也失去了从容天启皇上传下旨意,遣内官赴京城南边的龙王庙祈雨。

  这等“彰显”皇上宠信的差事,自然便落在魏忠贤的头上,于是,这雨尚未下,朝堂上的风倒先出了城。

  可惜的是,这风虽猛,在京畿以北,也不过是照旧扬起漫天风沙而已。

  自京师往北,由通州、三河、直至蓟镇、山海关,一路上尽是宽坦大道,因长年风沙不断,驿道某些地段已浮了厚厚一层尘土,道旁垂杨柳枝也是灰扑扑的垂着,待驮队行过,沙尘轻扬,甭想有半点儿干净地儿。

  今年四月里,整条驿道上显得分外轻松,除了急递铺的铺兵要赶时辰递送信函依旧脚步匆匆外,那些往来官差也没有如头两年那般身怀“加急军报”的模样,慢悠悠的落在那十人一队队的商队后面,甚至还一改“官民”有别的常态,与几位嘴皮子闲不住的小贩唠几句闲话。

  这通往山海关、直至辽东西境的驿道上,如今走的大都是民间商队。

  天启二年八月,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,出任辽东经略,竭力调集兵马粮秣往辽西聚集。因有着帝师的身份,辖内文武谁也不敢有半点违拗,那些来自蓟州、宣镇、大同等地的主、客兵纷纷汇聚山海关,粮草、军需也都赶着送至关下,如今山海关内外总计有十多万人马,囤积的粮秣更是不计其数。

  这股风一过,驿道上自然便就“冷清”下来,那道上的官派驮队,不过是照例运往边地的补给,十成里也见不到一成,反倒是民间商队络绎不绝,未见半点减少的迹象。单只瞧这幅模样,谁也不能说有什么“乱世”之象,那辽东战火,竟像是从未有过。

  当然,大明朝上上下下,谁也不会料到那战火会烧过山海关,这朝议不都说的是“守”或是“收复”辽东么?关内自然是太平景象。

  陈瑞瑜夹在商队之中,眼瞧着这些“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