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十七章全部变现_豪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锦衣卫查封的商货,虽已列出详细清单,陈瑞瑜甚至还旁注了银钱数目,但这些汉子们毕竟是外行,谁也不知这些五花八门的商货在北地到底值多少银子。再说那些管事也并非只将某一类商货全部买下,而是分散着买下多种。陈瑞瑜只吩咐不动米粮、豆料、骡马,倒也不拦着管事们零打碎敲、将一干汉子弄得头晕脑胀。

  白水铺子里的商人,除了有能力转运数省的商号外,还有众多“小店铺”。这些小贩便犹如大树的根须、枝叶,将大队商队带来的商货“渗漏”到崇山峻岭间散落的大大小小的市集、村屯甚至农家小院,反过来,又将大商号所需的山货、药材等等收回送到白水铺子里的店铺里。

  白水铺子正处于这样一个交汇处,若是与通州这样的地方相比,仅就商货品类而言,最大的差别是没有奢侈商货,均为家家户户所需,即便是有价钱不低、上好的瓷器、绸缎,也是乡间殷实之家每年都要添置的。简而言之,不愁卖不出去。

  消息传开去,来买商货的人,可就不止陈瑞瑜所见的那些人了。诸如张屠夫买了一百斤盐、李二伯买下五十匹细布之类的,随处可见。五家商铺内办事的汉子们并不讨价还价,只一人记账,一人守着箩筐收银钱,任凭拿到一指宽纸条的买家去后面仓里搬货。

  见此情景,管事们之中有动心思打算将日后补缴的税款“额外”赚些回来的,也就没敢报出个什么“便宜”价,甚至开始后悔没抢先一步将某一类货全部吃下。

  待近黄昏,本该减少的买家忽又多起来,有记性好的认出,那些人多半都已来过一次的。

  陈瑞瑜闻说这事,便带着铁锤、铁杵亲自去看。待叫住一位已来了三趟的、长相老实巴交的憨厚汉子,一问,才知是将家里多年积蓄、本埋在院里槐树底下的银子挖了出来,买下足够半年经营的商货。至于为何要走三趟,却是受了老婆诸如“上不得台面”、“一辈子该受穷的命”、“针尖儿大的胆子”之类的唠叨。

  陈瑞瑜这才猛然想起,这整个大明朝最相同之处,一是买田置地,其二,便是这窖藏银子的毛病。

  即便是商人,已经懂得以银生银的经营手段,可依然会在家中某处窖藏大量的白银。越是殷实之家,所藏白银数目愈大。若是世家大户,数十万两也未必算多。

  这事居然引出这个效果,陈瑞瑜一时间有些魂不守舍,竟用了不短的时辰浮想日后如何让那些沉睡的银子“活”过来。

  待那些依然有些迟疑的管事们回过味来,只来得及将初次定下的货物运走,待回头时,商货已然售罄,而门外还有人在寻问数目最大的米粮问题。

  这意味着往常由他们手里购货的人,短时间内怕是不会再来了。管事们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