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二十六章山海关前_豪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次日拔营,毫不张扬。

  昨夜陈瑞瑜一番阐述,各哨大小军官回营时,免不了私下里再议,憧憬“前程”之余,也更清楚的意识到,那位少年大人,是未来诸事的重中之重。或者说,这帮“有所求”的彪悍之士用性命去拼出的结果,是仍如以往那些死得无声无息的“炮灰”一般,还是凭着一身祖传武艺、心智一展所长以至“建功立业”、“光宗耀祖”同样是拼命,两种结局却犹如天地之别。而那少年大人,便是唯一的桥梁。

  这些“筛选”出来的军官们,已完全失去了对饷银的兴趣。他们要兵、要战马、要铠甲、兵器,要能完全听从自己指挥的下属。祖上传下的或多或少的“带兵心得”,即使是一个队长,也在下属中用了心思,挑选心腹,哪些兵可为选锋,哪些兵需要引领,而哪些兵需要在**上猛踢两脚才能规矩日后扩军时,这些人将会是自己的属官。

  陈瑞瑜的命令,没有一人置疑、拖延。

  所有的兵器、甲杖、器械,全都包裹的严严实实,官兵们都换回寻常衣衫,只保留了当初那百多套锦衣卫飞鱼服。陈瑞瑜以及铁锤、铁杵带领的百多人自然是飞鱼服、绣春刀、悬腰牌的标准皇家亲军锦衣卫打扮。

  这多少让潘承林潘千户、徐维宗等人略感不适,这不论身形、相貌,还是精神气势,陈瑞瑜那一队锦衣卫无疑光鲜的令人嫉妒。

  偃旗息鼓,使这队伍看起来,俨然是运送某些神秘物事的驮队。所见之人唯一的疑惑,是锦衣卫太多了,怕是凭生所见第一次。自然,没人会想到锦衣卫是去敌我交界处“冒险”的。

  潘承林潘千户带着下属走在头里,陈瑞瑜带队随后尾随。这到了山海关,所需手续自有潘千户办理,迄今为止,陈瑞瑜手里没有一字朝廷公文。

  若非骡马上驮着的众多军需,陈瑞瑜也几乎难以全信,这一切都是真的。或许,这是魏公公的一种防备?

  事实上,陈瑞瑜所为,都是打着朝廷的名义,可谓“拿着鸡毛做令箭”对“锦记”的那些总管,凭的是一身锦衣卫皮,对属下这帮汉子们,凭的是对朝廷的估测,说到底,手里始终没有半点落到实处的东西。那名儿,终是虚幻。

  而魏公公也来这么一手,陈瑞瑜尝了,味道可别有滋味。

  山海关十里处,驿道上已是络绎不绝的模样,大队的骑队、步队,大群的骡马商队,以及官差、信使等等,极为热闹,那道上的浮尘似乎就没落下的时候。

  道路两旁的旷野处,一座座军营紧挨着排出很远,一直到远处的山腰处,也仍能看见飘展的旌旗,隐隐还能听到号角声。一众官兵都有些兴奋,虽队形不乱,却都张望着远方。当然,这想得怕都是将来自己的人马。

  陈瑞瑜也不例外,甚至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