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十一章宁远主官_豪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由山海关至宁远的二百里地,是一条平坦的长廊,宽约十至三十里不等,左侧远望是连绵不绝的群山,右边不远处便是海,咸湿的海风毫无遮掩的吹起路上的尘沙,径直往山里飘去。

  陈瑞瑜这一支人马走的是驿道,依旧是偃旗息鼓、毫不张扬。

  驿道上车水马龙,军民混杂,丝毫不逊山海关前那般热闹景象。

  建奴不战而下广宁镇之后,在大小凌河一带便就止步,并未深入直抵关前。若说山海关外大明军镇因建奴而受到影响,在山海关至宁远这一段,完全是溃兵所致。当初急匆匆逃命的溃兵与百姓,虽是狼狈不堪,却对驿站、堡寨没有破坏,就说这驿道上的四处驿站:高岭驿、沙河驿、东关驿、曹庄驿,依旧完好无损,当然,这份热闹,则是孙大人的功劳。

  修城筑堡,所需砖瓦、木料以及民夫、骡马等等,足以让驿道上络绎不绝。

  按孙大人的策略,还有安抚辽民、屯田垦荒之举,这百姓所需,无论是针头线脑,还是农具、种子,无疑仍需由关内输入。这本是辽东常见的情形,却因辽东战事,让人误以为辽东仅剩之地的辽西走廊,是一片军营密布、处处荒芜的所在。

  显然,呈现在陈瑞瑜等人面前的,并非如此,就连秦振武、杨一志、赵天宝等人,也因许久未归,略感惊诧。

  瞧着左侧远处山顶逶迤的边墙,座座墩台、烽燧,似乎仍旧是原来模样,那相隔数十里的堡寨上,翻卷的旌旗插满了墙头,显然也都有人马进驻这一切,与当初的辽东是何等的相似。

  有那么一刻,就连陈瑞瑜都产生了些许错觉,似乎那些战事,都仅是传闻而已。

  孙承宗经略辽东,仅山海关至宁远这一段,还算是有所为的。

  当然,陈瑞瑜也就明白了山海关处为何得以轻易进出。

  虽走的是驿道,陈瑞瑜却并未带队急奔,甚至在遇到小队明军巡弋骑兵时,还主动避让,乘便打量着那些骑兵们的装备、士气,却并未得出什么结论。瞧上去并不乏骁勇之辈,器械、甲杖也还不错,只是不说话,陈瑞瑜也辩不出是来自关内各镇调戍的兵,还是辽西本地新训之军。

  想必孙大人、马世龙已将各地调戍的兵马与新招募之兵重新整肃过,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关宁兵马。

  至于战力陈瑞瑜摇摇头,若按历史记载,所谓的关宁铁骑,除了一个名声,依旧没有可称道之处。倒是让陈瑞瑜刻意留心的,是那些兵与自己属下这五百骑兵一样,身形高大,这便是北地的特色了。记忆里,江南一带,似乎要逊色不少。

  二百里的驿道,陈瑞瑜带队却走了两天一夜。夜里也未在驿站歇息,也未进入任何一座堡寨,而是仍然选择一处山脚扎营。

  沿途所经关卡,自有人料理。

  两名派驻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