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十四章重举轻落_豪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广宁左屯卫,也就是日后的锦州城所在之地,周围十数里具是一马平川,小凌河蜿蜒成第一道屏障,至于大凌河,则在四十里之外横亘入海。

  打从此处开始,辽西走廊便进入狭窄处。大致上,向东不到二十里便是海,而向西也是不到二十里,便是绵延无尽的群山。那山势成弧形向东北延伸,过了大凌河,便是医巫闾山,逼着辽西平原向东曲折,直到三岔河处,形成辽东、辽西之交界。

  大明朝原在辽西之地所设卫城、镇城,都处于平原中心地带,每一区域的卫城、镇城,辖制数十不等的屯堡、墩台,并彼此相连形成一道绵延千里的边墙。按着大明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,这卫城、镇城都是要自给自足的,并不需朝廷额外拨付粮秣、甲杖,而位于平原,自然便是因利于屯田、聚集众多人口的缘故。

  事实上,这锦州的所在,若是沿海直驱,抵达三岔河不过百里,那建奴若是越河进犯,怎么也避不开这锦州要地。虽说中间隔着大小凌河等数道河流,却因地势平坦、毫无遮掩,只要搭建浮桥渡河而过,便能一路直下抵达山海关。甚至即便辽西平原上修筑城堡驻扎重兵,依旧可以绕城而过,大明朝的那道边墙,还远在数十里外的山峦间,可未曾将平原一分为二。当然,这仅是说的交通便利,至于能否放心将自家的后路交给未曾攻克的城堡,便是另一说了。

  距建奴前锋线不过百多里之遥,又是便于骑兵行进之地,那么出现建奴的游骑,便在情理之中。

  那袁崇焕袁大人不曾派遣游弋之兵,怕也是不想招惹建奴游骑,不然以大明官兵一触即溃的战场风格,哪儿还能慢条斯理的将宁远城修得固若金汤?

  而建奴那边,此时正巴不得官兵远远的驻防,那努尔哈赤在三岔河以东一线,并未留驻多少人马,大部分,都拿出去收拾乱局去了。

  陈瑞瑜在宁远与锦州之间未曾发现建奴游骑,则正好是两方的缓冲区域。

  当然,原本相安无事的局面,因陈瑞瑜的到来,产生些许的变化。这变化眼下还看不出什么,甚至连陈瑞瑜下令全歼那伙建奴游骑时,也不曾想的太多。至于那二十八骑建奴游骑,也不过是循着往常惯例,在大凌河畔游弋一番,然后寻个能宿营之地停留数日。那例行的哨探、巡查,也因这两年从未与大明官兵接触,不如说是出来狩猎,若能捉到几个藏匿的大明百姓,倒算是最大的收获。

  陈瑞瑜带着百多骑出了废弃的卫城,不到一里路便是小凌河,河面并不宽,水流清澈,但望下去,却不知深浅。田铁锤依旧在前面带路,却是沿河而上,行了二三里的样子,便纵马入河,陈瑞瑜看过去,那水却只达马腹,果然是一处浅滩。当下也不吩咐,策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