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475章 罗斯军在科隆城下_留里克的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东方是鲁尔河,正南方是莱茵河,杜伊斯堡定居点夹在这得独厚的三角洲地带。

  “它是鲁尔河,这里岂不就是鲁尔工业区?南方的科隆城忙于得到羊毛、皮革、麻布等,再加工成制成品对外销售,若是再进一步岂不是……”

  留里克有一种预感,冥冥之中是科隆城市的命运,即便在这个公元843年奇妙的时间点,它的手工业也令其在一众法兰克城市中是十足的另类。

  另类意味着有更高效的财富积累方法,也恰恰有益于罗斯的经济扩展。

  留里克也欣喜地发现,杜伊斯堡这座城不属于任何贵族领主,在法理上归属于“科隆大主教辖地”并由科隆派遣教士直接管理。

  在前些年杜伊斯堡的局面的确如此,而今它被拿骚-科布伦茨伯国牢牢控制。

  在法理上,该伯国的确是这样的名号,但它的内在核心的情况,留里克能高忻笑掉大牙。

  一如这座城公然高扬着对外宣称的“圣安德烈十字旗”,它可是正儿八经的罗斯船桨旗压,它的诺斯语念法就叫做“Roots”。

  现在,断了一颗牙的埃里克告诉留里克更详细的细节。

  “杜伊斯堡除了我们的家属外,还有一些从拿骚和科布伦茨来的移民,本地旧居民已经全部搬走了。鲁尔河上游的埃森、米尔海姆,这两城和附近村庄住着一批萨克森人和法兰克人,他们接受教士们的直接管理,没有明确的武装战士,对我们毫无威胁。基于条约,我们不会主动袭击他们,也不愿和主动他们做交流。”

  “断牙”埃里克所言的两个定居点,前者“鲁尔河畔埃森”,它的名字简单粗暴,就是“河畔的吃饭地”;后者“鲁尔河畔米尔海姆”,意思正是“中部的滨水平缓地”。两个定居点实际构成了所谓鲁尔工业区的基干,当今时代两城也处在被当地人俗称为“卡斯特罗博地狱之路”的罗马大道上。

  从杜伊斯堡出发,在从本地通过鲁尔河石墩木桥后,实际有两条北上的罗马大道可供选择,由于皆通过条顿堡森林,遂都有着地狱之路的绰号。

  地狱之路西线,连通杜伊斯堡、多斯滕、明斯特、奥斯布吕纳克、不莱梅,直指汉堡。

  地狱之路东线,连通杜伊斯堡、米尔海姆、鲁尔河畔埃森、波鸿、多特蒙德、萨尔茨科滕,直至威悉河畔科维城为止。

  罗斯骑兵沿着西线逆行一路抵达了杜伊斯堡,留里克沿途所见的是一种破败景象,它的破败很大程度就来自多年前罗斯军的洗劫,以及路德维希北伐军或主动或被动的二度破坏。

  东线则是另一番景象。

  科隆本城是各种资源的集散地兼加工中心,东线的一串定居点为它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原料。

  尤其是萨尔茨科滕这座城,它被科隆派遣的主教亲自管理,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