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359章 粮仓与田地_留里克的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整又硬实。它们是做什么的?

  留里克感觉不到田园牧歌,就算是被木墙包裹,它还是个大村庄。就是这个“村庄”里,传统的用木头泥土和茅草构筑的维京长屋是少有的,斯拉夫式木刻楞是主流。

  “也许诺夫哥罗德就是这个样子。对!一定是这样,很多移民就是从那边来的。”

  留里克这么想着,估计到连粮仓也该是诺夫哥罗德式的。

  一批特别的长屋就是新罗斯堡粮仓的所在,那些来自诺夫哥罗德的定居者,将他们更先进一点的仓储技术移植至新家园。

  粮仓皆是栅栏式的长屋型建筑,内部理应是长方形,它木地板下的大量立柱比木刻楞的高很多,它们皆被建在地势更高处从而防止暴雨与海潮的侵蚀,考虑到防火的必要性,各粮仓间隔比较远。

  比起民居,这些粮仓排布得更加有序,它们近似于矩阵排列,所有仓库加起来足有三十个。

  留里克在粮仓区内部左顾右看,即刻询问,“科努松,这么多房子里面都是麦子?”

  “除了麦子,还有一些圆白菜,它们被泡在陶翁里。你知道的,大家都会做酸菜。还有的一些房子,挂着风干的肉。”

  “那我可要看看。”

  仓促食物是人类的保命手段,那么仓储种子就是更高级的保命手段。

  这不,留里克钻进粮仓,看到了堆积成墙的麻袋,里面自然都是粮食。

  科努松介绍了一番,部分粮食是上缴的税,它们即将运到船上。另外的粮食,是居民口粮,以及格外珍重的种粮。

  新罗斯堡目前的定居者,男女老幼加起来也才区区八百余人,管理他们并不难。

  在艰苦之地结社理所当然,故而当粮食收货后,大部分粮食被居民一股脑扔进共有的粮仓。一年多的磨合期已经过了,此地罗斯人和诺夫哥罗德人已经实际上的成为命运共同体。

  这份联合令留里克暗爽,或许这就是命运,殖民东欧的罗斯人并非单纯的征服者,而是帮了东斯拉夫人做了开天辟地之事,一切都始于血脉融合。

  留里克的兴奋没有直观的表现。

  对于当事人,这份联合有着现实的需要,联合的本质就是抱团取暖。

  由于他们用曲辕犁疯狂拓荒,一股脑将最初带来的种粮耗尽。他们已经在寒冷年月用有限的农业技术,达到了产出的极限。

  科努松给了一个估计出的数,纵横100个stika(略小于一公顷)的田地,收成大概有一千五百磅麦子。

  留里克心里一换算,那收成相当于每亩九十斤。

  看似很无力,恐怕这已经是得益于涅瓦河的滋养,新罗斯堡地区的产粮高值。倘若遇到极度温暖又湿润的年景,辅助一些农家肥,亩产到一百五很有可能。

  下了粮仓,又听了科努松滔滔不绝的介绍,留里克完全是一副领导听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