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十七章 结交陈叔宝_逐鹿北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,有些事情其实并不复杂,陈国和齐国差不多,朝廷并没有多少手段。

  这个年代的官员,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,富人阶级,他们当官只是为了富贵,没有几个为天下百姓着想的。

  接下来的时间,高顺三天讲一次学,而高顺的学说,从儒家出发,开始灌输治国的思想,虽然不敢说太多,但如果用心还是可以理解。

  高顺大开方便之门,无论男女老幼,都可以听他讲学,从治国之道,到天下大势,从儒学到心学,高顺循序渐进传播着他的思想。

  在这其中,高顺还会讲一些自然大道,其实就是科学,人们最喜欢听的反而是这些。

  这一天,高顺照常在同泰寺讲学,之前他已经讲了三次了,所以已经开始习惯了,没有了一开始的紧张。

  “夫人者,天地之心,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,生民之困苦荼毒,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?

  不知吾身之疾痛,无是非之心者也;是非之心,不虑而知,不学而能,所谓“良知”也。

  良知之在人心,无间于圣愚,天下古今之所同也。

  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,则自能公是非,同好恶,视人犹己,视国犹家,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,求天下无冶,不可得矣。

  古之人所以能见善不啻若己出,见恶不啻若己人,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,而一夫不获。

  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,非故为是而以蕲天下之信己也,务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。

  尧、舜、三王之圣,言而民莫不信者,致其良知而言之也;行而民莫不说者,致其真知而行之也。

  是以其民熙熙皞皞,杀之不怨,利之不庸,施及蛮貊,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;为其良知之同也。

  呜呼!圣人之治天下,何其简且易哉!”

  随着教学的展开,高顺终于提出了良知的概念,下方的听众听得云里雾里,依旧不太理解。

  陈叔宝在人群中,听到此处皱了皱眉,见高顺停下休息等他们消化,于是开口问道。

  “敢问先生,何为良知,还请先生说的更清楚一些。”

  高顺闻言睁开眼睛,看了看他,面无表情地说道:“世上良知之学不明,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,是以人各有心,而偏琐僻陋之见,狡伪阴邪之术,至于不可胜说。

  外假仁义之名,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,诡辞以阿俗,矫行以干誉。

  损人之善而袭以为己长,讦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,忿以相胜而犹谓之徇义,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。

  妒贤忌能而犹自以为公是非,恣情纵欲而犹自以为同好恶,相陵相贼,自其一家骨肉之亲,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、彼此藩篱之形。

  而况于天下之大,民物之众,又何能一体而视之?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。”

  说道这里,高顺顿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