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十五章 邺城繁花开(下)_逐鹿北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因为地方举荐的学子通过考试,都陆续来到邺城。

  虽然朝廷只让来五百人,可从地方来的远不止五百人,这次考试透露着不同,很多读书人都是来看情况的。

  高顺走在邺城大街上,暖暖的阳光照的他很舒服,走了片刻竟然有些热。

  于是他找了个茶摊歇脚,自从国家安定以后,民间的商业也快速发展起来,小摊小贩也陆续出现。

  “这位公子,要不要来一碗豆腐脑。”

  听摊主这么一说,高顺还真有些饿了,于是点头要了一碗,摊主很快就给他盛了一碗,简单加了点调料。

  高顺低头吃着豆腐脑,心里感激的则是淮南王刘安,要不是他不务正业,也许华夏就少了一道美食。

  看着街上来往的百姓,高顺心里十分欣慰,这才是太平盛世的景象,这才是他想象中的古代。

  “长安风云起,邺都繁花开,建康歌声醉,天下入梦来。”

  高顺有感而发,赋诗一首,引得不少人侧目,高顺则不顾众人的目光,放下两枚铜钱,带着侍卫起身离开。

  一路走马观花,这就来到了国子监,此时国子监门口的告示前,已经聚集了不少人。

  “什么?竟然要考三本经书,还必考论语和孟子,这两本我根本没读啊!”

  “我比你好不到哪去,我只读了一本,好不容易有次机会,估计没希望了。”

  “哎,你们别放弃啊,你们没接着看么,下面不是写着呢嘛,以后朝廷每年都会举行考试,只不过选的人没今年多。”

  “什么?每年都有考试,那我岂不是有机会了?”

  “只要咱们用功读书,就都有机会当官,朝廷把这个叫开科取士,以后咱们都叫士子。”

  借着第一次考试的机会,高顺当然要普及科举的概念,虽然这些人都是举荐出来的,但也有少数的寒门弟子。

  考试内容的固定,起身也是限定了大方向,这年代读书人没有明确的目标,像民间很多人精通周易相面,这就没什么大用。

  所以高顺还是以儒家为主,其他学派为辅,其实法家的学说也不错,但不利于道德的重建。

  齐国现在还有很多胡人,高顺要加速同化他们,就必须让他们学仁义道德,而不是什么丛林法则。

  而齐国在法律方面其实挺优秀,高洋的大哥高澄在东魏掌权时,曾经主持东魏法典《麟趾格》的修撰。

  高洋称帝后,认为《麟趾格》为“未精”,命令群臣讨论制定齐律。

  在编写齐律过程中,高洋重用了冀州封氏家族著名律学家封述以及崔暹、李洋、魏收等数人。

  让他们全面总结了汉魏以来历代王朝的立法经验,简化法典结构、提炼篇名,锐意创新,最后制定了《北齐律》12篇,949条。

  北齐律篇目依次为:名例、禁卫、婚户、擅兴、违制、诈伪、斗讼、贼盗、捕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