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七章 重阳诗会(下)_逐鹿北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颜之推念完,身旁的魏收和李德林都忍不住点头。

  同一首诗,不同的场景,可以有不同的解读。

  就像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,《赠花卿》:此曲本应天上有,人间难得几回闻。

  这首绝句,字面上明白如话,但对它的主旨,历来注家颇多异议。

  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,并无弦外之音,而杨慎《升庵诗话》却说:“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,子美作此讥之,而意在言外,最得诗人之旨。”

  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,绵里藏针,寓讽于谀,意在言外,忠言而不逆耳,可谓作得恰到好处。

  而高顺这首赤壁赋,突出的却是铜雀台,表达了一种感慨,和“江东弟子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”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  怀古伤今,立意高深,难怪两位歌女争抢,这首诗确实是难得的佳作,让三人有些为难。

  二人都想争这首诗,颜之推和李德林都看向魏收,魏收沉吟片刻,抬手召唤另一名歌女。

  “你过来,这首诗你来唱!”

  两位歌女脸色微变,但也不敢说什么,反观那位歌女有些迟疑,这让三人都有些奇怪。

  “怎么?你不愿意?”

  那位歌女犹豫片刻,默默地把手里的诗递给三人,李德林接过一看,不由得沉默了。

  颜之推见他不做声,直接拿过他手中的纸,吟诵出来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

  这首诗,可谓是道尽了思乡之情,人们听见这四句诗,脑海里都会浮现出画面。

  这首诗开头便紧急切题,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,因而时时怀乡思人,遇到佳节良辰,思念倍加。

 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,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,也在怀念自己。

  诗意反复跳跃,含蓄深沉,既朴素自然,又曲折有致。

  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千百年来,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,不知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。

  又是一首立意高深的好诗,还让在场一些文人感同身受,潸然落泪。

  既然是思乡,那么作者一定不是本地人,颜之推不由得看向落款:兰陵笑笑生。

  “原来是兰陵之人,难怪会有如此悲情。”

  “兰陵?这首诗也是兰陵笑笑生的!”

  李德林此时正品味那首赤壁赋,两首诗可谓是不相伯仲,他正在对比谁的更好。

  结果惊讶的发现,这两首诗作者竟然是同一人,魏收此时也睁开了眼睛,好像之前一直在沉睡一般。

  “好一个兰陵笑笑生,不错,不错。”

  一直没说话的魏收,此时终于开口了,表达出自己的认可,所有文人都在暗自猜测,这个兰陵笑笑生到底是何方神圣。

  然而就在这时,一位歌女突然激动起来,举起手里的诗道:“这一首也是兰陵笑笑生所作!”

  “哦?读来听听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