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二十七章事出有因_豪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山海关既是东北关隘,重兵驻守,那关城自然非同小可。由当年中山王徐达起筑,百年之间数次增建,如今已堪称“固若金汤”之重城。

  关城四门,东曰镇东、西曰迎恩、南曰望洋、北曰威远。那东门处,便是高悬“天下第一关”的所在,是辽东入关必经之门。

  陈瑞瑜一部打关内入关,自然走的是西门迎恩门入城,那镇东门城楼也就无缘所见。不过,这打瓮城穿过进入关城,所见也足以令人暗自稀奇。当然,秦振武等一干人是早已见过,便走的自如。

  那潘承林潘千户、徐维宗以及一干在京城里耀武扬威的锦衣卫们,却是头一次来,倒不是说关城内如何热闹,再热闹的地儿,也比不上京城,但此处却令人不由自主的生出“大战来临”之感。那戍守城墙垛台的士兵,街上巡查的步队,可与京城完全不同,那些官兵穿甲着盔,身形也不算壮的过分,那气势却分明有异。

  对于第一次入城的人来说,想像中这城内怕都是驻军,但陈瑞瑜眼前的,却是酒肆、店铺、客栈林立,就是街上的行人,也与寻常城池无异,多的,仅是无处不见的官兵。

  事实上,关城内朝廷的衙门实在不少,若说通州城是因漕运而官署成群,这山海关便是因关隘重地而衙门遍地。在城东镇东楼内侧就有兵部分司、递运所、守备厅;城西北处建有山海卫、都察院、杂建局,养济院、义仓、山海仓,草场;另外城内还有太傅庙、城隍庙、乡贤寺、儒学等等。这还没提蓟辽总督的别院,兵部督饷官员的临时公所,以及经历司、户部仓场等等的所在,仅这些衙门官署,就足以需要众多人口支撑,而显然,这不是军营里的官兵们所能做的。

  再者,朝廷拨付的军需、粮草,除部分是分派各州县直接转运外,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现银,而这便需要在当地拿银子买,至于卖的人,自然便是无数商号、店铺。

  山海关关城的繁盛,也因此而兴。

  所以想象山海关城内全都是驻军,便是错觉。

  当然,在城内大街上见到这些,潘千户一干人等,也就渐渐松了不由自主绷紧的身子,有些甚至寻思着,等安排妥了,是不是跟潘千户告个假,在城里寻处酒肆喝上一顿。

  那选锋营千总王瑜,带着这队人马径直穿过关城中心的钟鼓楼,于城东镇远楼下转左,走不上数百步,便到了一处营房。想必这原是一处戍守官兵居住的所在,一排排营房瞧上去能容千人,不过此时已全都腾空,只留着伙房的人。

  一番安置,潘千户自去相干衙门办理设立锦衣卫军情所的手续,他手里有兵部的文书,亦有东厂、锦衣卫出具的印信、腰牌,倒也没人难为他,去得不慌不忙,回得却是快。

  那千总王瑜并未离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